
央广网北京4月9日消息(记者胡波)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环球新财讯》报道,中办、国办近期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剑指当前从农田到餐桌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中存在的衔接不畅等问题,以及食品寄递与网络订餐、网络销售食品等薄弱环节。市场监管总局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请多个部门的负责人共同解读这部食品安全新规。
食品安全产业链条长、环节多,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引发不可忽视的危害。国务院食安办副主任、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柳军说,新发布的《意见》聚焦从农田到餐桌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监管。
柳军介绍:“《意见》的出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找准了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存在的8个薄弱环节,提出21项具体措施,进一步理清了各部门的食品安全责任,填补了全链条监管中的空白和缝隙,增强食品安全的监管效率。在传统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之外,将贮存、配送等环节的主体全部纳入了监管范畴,实现了主体全覆盖、过程全管控。”
《意见》特别提出,要加强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这“一出一进”的衔接如何落实?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监管司副司长方晓华说:“试行产地准出分类监管制度。对部分抽检合格率偏低的品种,划分质量安全风险等级,对能够保障质量安全的,适当降低巡查检查频次,抽检合格后上市;对存在较高质量安全风险的,每一批都要速测,提高监管的精准性;用好承诺达标合格证。提高承诺达标合格证开具使用的覆盖面,有证的快速入市,无证的进行检测,合格才能进入市场销售;‘下狠手’整治抽检合格率偏低品种。从严查办违法使用禁用药物行为,严格管控常规药物残留超标,情形严重的移送司法部门。”
当前,食品寄递与网络订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高频场景,寄递配送环节直接影响食品安全。《意见》首次把寄递配送纳入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体系。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协调司司长司光介绍:“要求邮政管理部门督促邮政企业、快递企业落实实名收寄、收寄验视、过机安检制度,强化邮政和市场监管部门协作,加大对寄递环节涉食品安全违法线索的核查处置力度,依法打击利用寄递渠道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加强网络订餐配送安全管理。要求市场监管部门督促网络订餐平台、餐饮经营者履行法律法规规定义务,落实网络订餐配送环节食品安全责任。建立适合网络订餐配送行业劳动者的培训模式,强化食品安全法律知识培训。”
在网络销售等新业态下,食品安全风险有增无减,出现了诸如保质期“云篡改”、资质证明“PS化”、农产品“美颜直播”等乱象。司光说,针对此类问题带来的挑战,新规要求网络交易平台、主播等各类主体落实食品安全责任。
“网络交易平台企业要严格审查食品生产经营者入网销售资质,规范主体信息、食品信息公示,加强入网销售行为过程管控;主播及其服务机构要规范开展营销活动,依法对其推荐的食品进行查验;广告活动参与者要依法开展食品类互联网广告设计、制作、代理、发布等;食品生产经营者要严把质量安全关,保持线上线下同标同质。同时,明确从业主体明知或应知产品违法但未采取相应处置措施的,依法承担相应责任。”司光说。
运输环节同样关乎食品安全。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王绣春介绍,将配合相关部门、加快建立食品运输协同监管机制。
王绣春说:“加快发展智能化、厢式化、清洁化的货运车辆;配合有关部门制定实行运输准运制度的散装液态食品重点品种目录,为实施专车专用提供基础保障;制定食品运输电子联单管理制度,加强食品运输全过程协同监管。”
针对近年来食品安全犯罪多发的情况,公安部环境资源和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副局长许成磊表示,紧盯《意见》强调的食用农产品、肉制品、校园食品以及境外疫区食品等重点领域,聚焦食用农产品种养殖、食品生产加工、贮存运输、网络直播带货、网络订餐等重点环节,构建全链条打击食品安全犯罪新机制。进一步健全行刑衔接工作机制,加强与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打”联动,及时通报侦办案件中发现的重大食品安全问题,联合开展专项打击治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