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运营、错误宣传差点把企业毁掉,行政机关已经指导我们制定了《禁播注意事项》,相关制度也在逐步完善。”近日,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从事私域直播业务的某公司进行回访时,企业负责人这样说道。
这是郑州高新区检察院接到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检察院移送的线索后,对私域直播进行监督治理的一幕。
郑州高新区检察院检察长沈宏伟介绍,随着网络直播行业的高速发展,人们利用视频直播平台进行娱乐、学习、购物已经成为常态,为企业量身定制直播服务、精准抓取目标客户的私域直播也逐渐被广泛运用,成为迅速“生长”的直播新形态,但私域直播具有用户圈层封闭、传播内容隐蔽的特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滋生电信网络诈骗的新温床。
2024年初,家住南京市的陈某在刷视频时,收到一条直播程序链接,声称进入后有免费玉石领取。陈某平时就喜爱收藏玉石,在视频平台也经常观看鉴赏、赌石类视频。受福利诱惑,他当即点击了该链接。
“家人们,这块绝对‘绿货’,开了咱们一起发财!”在赌石直播间,这样的话术已司空见惯,但陈某眼见切开的石头大多都能见“绿”,也抱着赌一把的心态参与进去。
热火朝天的直播间里,数百名网友在线参与,镜头前大大小小的原石正在等待被切割,然而最终被收割的却是观看直播的“家人们”。参与赌石半个月,陈某已经投入数万元,可回报却寥寥无几,在亲朋好友的提醒下,他才惊觉自己被骗,遂向当地警方报案。
2024年8月,郑州高新区检察院接到南京建邺区检察院移送的线索称,注册于郑州高新区的某私域直播平台被犯罪团伙利用,通过主播、水军、货主等不同角色相互配合,对粉丝实施赌石、开蚌等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半年已有全国各地300余名被害人被骗,涉案资金600余万元。
收到线索后,郑州高新区检察院立即联系南京建邺区检察院办案人员,了解案件具体办理情况,对案件线索进行调查核实。
经实地走访,郑州高新区检察院发现,由于某私域直播平台缺乏信息审核监管,易成为网络诈骗犯罪传播媒介,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当前行政机关对私域直播平台运营公司的监管极弱,亟须采取措施加强监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2024年9月2日,经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批准,郑州高新区检察院进行立案调查。
经查明,某私域直播平台隶属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开发多个私域直播平台,为各类企业进行私域直播提供技术支持,但该公司在运营过程中以“公域限制多、高效变现在私域”为宣传口号,易产生歧义,并且对入驻企业核验流于形式,对直播间内容合规审查不严格,未能发现并制止直播间的违法行为,致使直播间观众面临潜在的巨大风险,多名消费者被骗。根据电子商务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规定,检察机关发现有关行政机关怠于履行行政监管职责。
调查期间,郑州高新区检察院对私域直播这一新业态进行了解发现,随着直播行业的发展,不少企业为提升直播运营效率,纷纷采用私域直播形式。某公司在私域直播行业发展势头良好,虽然一直在提升直播监管力度,但由于合作企业众多,审查监管确实存在难点盲点。
“这起案件并不复杂,但案件办理后,我们要规范企业发展运营,让私域直播不再‘野蛮’生长。”2024年10月,为厘清各行政机关应负的监管职责和企业自治监管义务,郑州高新区检察院邀请辖区相关行政机关及某公司法定代表人召开磋商座谈会,明晰职责,对网络直播齐抓共管。
2024年11月6日,郑州高新区检察院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开送达检察建议,要求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履行对网络直播平台的监督管理职责,督促公司履行法定责任和义务、规范平台内营销活动。
检察建议下发至今,某公司在行政机关的监督下,已逐步完善企业内部审核监管制度。针对该案发现的网络直播监管问题,郑州高新区检察院监督辖区多个行政部门建立直播监管协作机制,对网络直播营销信息内容依法进行审查管理,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来源: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