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提振消费一线观察①百年银楼的“进化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7 18:13:00    

消费,一头连着宏观经济,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落脚点。

从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到前不久出台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消费”始终是党和人民关注的重要热点。

在宏观政策“组合拳”的加持下,四川消费市场呈现出怎样的特点?未来将有怎样的规划?《提振消费一线观察》采用记者蹲点调研的形式,从政策支持、场景营造、企业焕新等多个维度,深入探寻我省消费市场现状,通过讲述正在发生的故事,展现全省上下提振消费的坚定决心和积极行动。

历经风雨 百年银楼仍屹然挺立

银楼,一个非常富有年代感的名字,在成都的历史上并不少见,作为中国金银饰品的主要产区,成都的金号、银楼最多的时期达到了300多家。时光荏苒,很多银楼都已经留在了历史的烟尘中,而在成都市金牛区解放路一段73号,这家有着百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天龢银楼却穿越了上百年,至今依然屹立不倒,是什么让它能历经风雨却生生不息呢?

周末的成都博物馆,人流如织。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成都博物馆接待观众人次由140万增长到333万。在三楼文创区,天龢银楼的展位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赏、试戴购买。这些文创饰品以成博展出的文物为造型元素,附加以成都银花丝等金银器制作工艺,美轮美奂。以三国·莲花纹瓦当为灵感的“好运莲莲”手链、将成都博物馆馆藏蝙蝠纹金耳饰与非遗成都银花丝工艺相结合的项链……这些兼具独特美学风格和地方文化符号的文创饰品,成为了很多外地游客购买伴手礼的不二选择,而紧跟消费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也正是天龢银楼这一百年老字号的“进化密码”。

天龢银楼董事长田世强告诉记者,他在这里工作已经有50个年头,亲眼看到了很多同行的销声匿迹,天龢银楼能活到今天,也是缘于不断根据市场变化对产品进行迭代。

多次迭代 主动出击寻求合作

第一次迭代发生在2000年左右,之前的天龢银楼凭借其精湛的金银器制作工艺,长期以来都是专供王室和外贸的金银器生产厂家。2000年,中国人民银行取消白银的“统购统配”政策。生存,成了摆在天和银楼面前的难题,再精湛的手艺,要卖得出去才能生存,市场在哪里?经过调研后,田世强和同事们发现,很多企业都有做纪念品的需求,于是他们利用自有的金银器制作工艺,设计生产出一批币章等样品后,主动出击,去到企业进行推广宣传,接下了不少订单,这也让天龢银楼平稳地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2015年左右,企业宣传用品的订单逐渐减少,天龢的发展出现不小的生存危机。这一次,天龢银楼仍然主动出击寻找市场,他们在调研中发现,各地纷纷掀起博物馆热,博物馆相关的文创产品非常畅销。敏锐捕捉到这一市场走向后,他们便开始跟四川各大博物馆取得联系,根据四川的文化符号设计生产样品,寻求合作。目前,天龢银楼已经跟金沙博物馆、成都博物馆、四川博物院联名合作,根据这些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推出了二百余款畅销产品,文创产品的销售额已经占据天龢银楼每年销售总额的半壁江山。

拥抱变化 推陈出新拓展市场

今年五一假期,天龢银楼又将推出以成都博物馆馆藏文物一西汉滑框型一勾多综提花木织机为设计灵感的“千依百顺”系列饰品。这套饰品将纺织的丝线嵌入成都英文缩写字母“CD”的外形之中,结合成都金银器和成都银花丝制作工艺,增加珐琅色彩,寓意着顺利通达,事事如意。回顾自己与天龢银楼共同走过的这些岁月,田世强很感叹,“在发展过程当中我们遇到了很多次生存危机,我觉得我坚持做对了一件事情,就是始终去拥抱市场变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