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浮梁茶以一片绿叶跨越山海,叩开了世界的大门。”
中国人向来讲求“茶以春为贵”。每年清明前后,春日烟雨浸新芽,江右云雾养嫩叶。人们对春茶的钟爱,早已超越口腹之欲,升华为对时序更迭的敬畏,以及对生命的礼赞。
江西是茶业大省,浮梁茶就是江西名茶的代表。1000多年前,诗人白居易落笔《琵琶行》,一句“前月浮梁买茶去”,让人们记住了浮梁这个茶叶重镇,以及馥郁甘醇的浮梁茶。
跨越历史烟云,今天,浮梁茶名列“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茶叶)品牌声誉前100位”榜单第19位,入选中国第二批中欧地理标志产品名单;浮梁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古树红茶核心产区”称号,获得“中国茶业百强县”“茶业品牌建设示范县”称号……
当景德镇的窑火映照青白瓷,浮梁茶的故事已在赣鄱大地传唱千年。只要有滚水注入,这片叶子就不负春天,不负种茶人,也从来不负文人墨客。从万里茶道到“一带一路”,浮梁茶以一片绿叶跨越山海,叩开了世界的大门。

浮梁县千亩茶园
藏在诗词与驼铃里的千年茶脉
浮梁茶的基因里镌刻着山水与人文。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命运与浮梁茶的勾连、汤显祖“浮梁之茗,冠于天下”的赞誉,让浮梁茶成为文人墨客的笔下常客。
宋人朱翌《猗觉寮杂记》的“浮梁之商货不在焉,是唐之茶商多在浮梁也”,《太平寰宇记》描述的“斯邑产茶赋无别物”,《元和郡县图志》记载的“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余万贯”,无不印证着历史上浮梁作为茶税重镇的地位与荣耀。
在茶事织就的“引力场”里,茶香漂洋过海,连接中外。沿着1.4万公里的“万里茶道”,浮梁茶北上俄蒙,南下海上丝路,成为蒙古牧人的“黑金”、俄国贵族的下午茶以及英国皇家贵族的“群芳最”。1915年,浮梁茶与茅台同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49年,浮梁茶作为国礼赠予外国领导人,彰显了其卓越的品质与独特的文化价值。
与浮梁茶一起漂洋过海的,还有景德镇的瓷器。宋元时期,茶瓷共乘商船,成为海上丝路的“黄金搭档”;明清时期,浮梁茶与商队一起西行。当地人秉承“摘叶为茗,坯土为器”的理念,从唐代开始用茶瓯煮水煎茶,宋代点茶分茶时讲究用茶盏,明清冲泡则多用盖碗和直筒把杯。
虽然不同时代的饮茶方式各有不同,但器物的选择并非单纯为了装饰,相比单一的产品,茶瓷结合更具生活气息和文化穿透力。
一杯浮梁茶,穿越历史烟云,茶汤里折叠着时空:唐代的贡茶篓叠着集装箱的影子,商队踏过青石古道时,阵阵琵琶声和驼铃声在异国的土地上吐出新的方言。窑火在釉色中锻造东方气韵,当世界读懂青花瓷时,浮梁茶正以另一种方式,让东方味道香飘寰宇。

孩童在茶园体验采茶。陈小春/摄
蕴含的自然灵韵与守艺温度
浮梁现有茶园面积20.65万亩,2024年综合产值24亿元,浮梁茶品牌价值达40.22亿元,“茶旅融合示范区”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带动约6.2万农户年均涉茶增收1.58万元。一系列数据证明了浮梁茶的卓越品质与恒久生命力。而这,离不开北纬29.6度的山水灵韵。
这里是世界公认的黄金产茶带,拥有82.21%的森林覆盖率、富硒多锌的红壤以及昌江与鄱阳湖独特的水汽循环,孕育出“晴天雾锁、阴雨云漫”的独特生态。6000余亩古茶树群静立森林之间,诉说着自然的馈赠与岁月的沉淀。
浮梁茶的采摘,仍遵循古法“三时”,“晨露未干、云开雾散、夕照漫山”的三次采摘,让茶叶携带不同时段的自然品味。现代色谱分析也印证了其氨基酸含量的优越性。匠人们用脚步丈量茶山,用三百个晨昏驯养一片树叶,执着地守护着山水与手掌的温度差。
眼下,正值采茶好时节。茶树经过一个冬天的蓄养,萌芽恰至最幼嫩的状态,清明前后采制的春茶叶芽细嫩,色翠香幽,堪称茶中上品。
一杯浮梁茶的诞生,历经十多道工序,从萎凋、揉捻、发酵到干燥,每一步都严格把控。以浮梁红茶为例,新鲜茶叶采摘后,经短时竹匾摊晒散发青草气,再用萎凋槽与日光交替进行萎凋。
在低温下分多次长揉,精准控制茶黄素与茶红素的发酵程度,达到黄金配比1:12。成品茶条索细紧乌油润,蜜韵中透出兰芷幽香,茶汤入口鲜醇带甜,叶底红匀软嫩。这一工艺体系被列入江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浮梁茶文化的重要象征。
今天的浮梁工夫红茶(历史上祁门工夫红茶核心产区),与斯里兰卡乌伐的季节茶、印度的大吉岭茶,是世界公认的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享誉全球,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浮梁江村古茶树
数字茶园与年轻创客的新茶事
无论是在瑶里古镇、江村严台的炭焙笼前,还是在西湖企业及峙滩生产线上,都能看到老茶师“守艺”与新生代茶人“创新”的代际共生场景。
正如95后团队推出的“浮小梁”品牌和IP形象,寻找“年轻化”的触点,抢占新消费群体,千年古茶在新的时代语境下不断尝试变革的可能。
科技与数字化更是这场艺术创新的关键。90后本土新生代茶农在西湖乡高山茶园演绎古老茶事与现代科技的共舞。茶园土壤内植入的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气象、土壤农残、pH值、茶苗、虫情等情况,探头切换便能实时传输茶园的海拔高度,有效解决了“上山2小时”的难题。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到了乡村的机会与潜力,他们投身乡村建设,通过重构茶的形式、场景与价值内涵,向世界展示浮梁茶的独特口感与精神气度。
在浮梁,年轻创客将茶山打造成“大型真人秀”,大地艺术节将茶园与装置艺术相结合,吸引年轻人为茶而来、因茶而留。寒山·茶野里等茶园基地为游客提供采茶、制茶体验项目,高岭·中国村推出的唐风演艺小镇,复刻“大唐茶市”盛景,让年轻人在穿越中纵享春日茶事。
舌尖上的愉悦感和满足感也是必不可少。在健康理念与国潮美学的双重驱动下,浮梁乡创学院引进“国茶实验室”,举办“新茶饮青年沙龙”,推动传统浮梁茶与新茶饮赛道紧密拥抱。
当古老的香茗跨界“出圈”,更多传统元素被玩出了新花样。“瓷与茶碰撞”主题茶会上,青花瓷与浮梁茶的相遇引得满室生香;“茶美器华”新美学生活展览用视觉盛宴重新定义茶空间。茶企将浮梁茶香融入香薰、护肤品,拓展茶的多维应用场景,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体验。这些充满巧思的创意,让千年茶文化以更年轻的方式融入当代人的日常。
今天,饮茶早已超越饮食范畴,成为品质生活的一个触点。饮茶前的选茶讲究产地工艺,布置雅致茶席时温杯烫盏的步骤让日子多了份仪式感;一壶好茶可让朋友来访时话题自然流淌,亦可冲淡工作中的焦虑感;被誉为“天然镇定剂”的茶氨酸也能给快节奏生活按下暂停键。喝茶注重趣味、看重审美,是对物质与精神需求的双重贡献。
千年窑火不熄,一盏茶香永续。当一杯春茶从浮梁走向世界,我们品味的不仅是鲜爽的滋味,更是天地时序、文化血脉、生活美学。这便是浮梁的底气,亦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密码。
这个春天,不妨去浮梁,品一盏茶香,赴一场千年之约!
来源:当代江西
编辑:何 山
校对:王小明
复审:程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