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兴银中证1000指数增强基金2024年报解读:份额增长17.85%,净资产提升21.8%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00:50:00    

来源:新浪基金∞工作室

2025年3月31日,兴银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发布兴银中证100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该基金在过去一年里,份额和净资产均实现增长,净利润扭亏为盈,但也面临着一些风险与挑战。以下是对该基金年报的详细解读。

主要财务指标:净利润扭亏为盈,资产规模增长

本期利润与净资产情况

兴银中证1000指数增强型基金在2024年实现本期利润3,951,878.61元,较2023年的5,693,689.83元有所下降,但成功扭转此前亏损局面。2022年基金合同生效日至2022年末,该基金曾录得 -25,528,551.74元的亏损。

从净资产数据来看,2024年末净资产合计为240,407,637.54元,较2023年末的197,368,637.94元增长了21.8%。期末基金份额净值为0.8702元(A类)和0.8652元(C类),较上一年度有所提升。

年份本期利润(元)净资产合计(元)期末基金份额净值(A类)期末基金份额净值(C类)
2024年3,951,878.61240,407,637.540.87020.8652
2023年5,693,689.83197,368,637.940.86520.8315
2022年-25,528,551.74-0.84700.8455

基金份额变动

报告期内,兴银中证1000指数增强A类基金份额,期初为135,428,115.13份,期末为128,177,836.41份,减少了5.35%;C类基金份额期初为101,419,348.25份,期末为148,944,223.64份,增长了46.86%。整体基金份额总额从236,847,463.38份增长至277,122,060.05份,增长率为17.85%。

份额级别期初份额(份)期末份额(份)变动比例
兴银中证1000指数增强A135,428,115.13128,177,836.41-5.35%
兴银中证1000指数增强C101,419,348.25148,944,223.6446.86%
总计236,847,463.38277,122,060.0517.85%

基金净值表现:超越业绩比较基准

份额净值增长率与业绩比较基准对比

过去一年,兴银中证1000指数增强A份额净值增长率为4.25%,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41%,超额收益达2.84%;C类份额净值增长率为4.05%,同样跑赢业绩比较基准,显示出基金在2024年较好的投资管理能力。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A类份额净值累计增长率为 -12.98%,C类为 -13.48%,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 -15.30%,基金相对基准仍有一定优势。

阶段兴银中证1000指数增强A兴银中证1000指数增强C
份额净值增长率①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③①-③份额净值增长率①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③①-③
过去一年4.25%1.41%2.84%4.05%1.41%2.64%
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12.98%-15.30%2.32%-13.48%-15.30%1.82%

净值增长率波动分析

从短期来看,过去三个月和六个月,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标准差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标准差相近,反映出基金净值波动与市场基准波动的一致性。但在不同时间段,基金与基准的收益表现仍存在差异,投资者应关注市场波动对基金净值的影响。

投资策略与运作:多因子选股策略为主

投资策略解析

基金主要采用多因子选股策略,因子涵盖行业、盈利、成长、规模、估值、风险、市场情绪、分析师预期等多个维度。通过对市场状态变化和因子研究结论的跟踪,团队适时更新因子库和模型,以构建兼顾流动性和风险分散度的股票投资组合。这种策略旨在追踪市场变动,获取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回报。

运作分析

在2024年的运作中,基金策略资产组合整体结构稳定,仓位控制灵活,展现出较强的市场适应性。然而,尽管基金在一定程度上跑赢业绩比较基准,但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多因子选股策略的有效性仍需持续验证,特别是在市场风格快速切换时,基金能否保持优势值得关注。

业绩表现归因:股票投资收益贡献显著

收益来源分析

2024年基金营业总收入为11,915,432.47元,投资收益达16,554,553.72元,其中股票投资收益为12,413,427.37元,是主要收益来源。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 -4,949,023.38元,对整体收益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利息收入和其他收入相对较小,分别为120,193.14元和189,708.99元。

项目金额(元)占比
营业总收入11,915,432.47100%
投资收益16,554,553.72139%(因其他收益项目有正负抵消)
其中:股票投资收益12,413,427.37104.18%(基于营业总收入计算)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4,949,023.38-41.53%
利息收入120,193.141.01%
其他收入189,708.991.59%

与过往业绩对比

与2023年相比,投资收益由负转正,从 -4,634,351.34元增长至16,554,553.72元,主要得益于股票投资收益的大幅提升,从 -6,705,653.03元增长到12,413,427.37元。然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从2023年的6,788,365.62元转为2024年的 -4,949,023.38元,这一变化对基金整体业绩产生了一定的波动影响。

费用分析:管理与托管费用稳定

管理费用

2024年基金应支付的管理费为1,538,953.76元,较2023年的1,753,744.40元有所下降。基金管理费按前一日基金资产净值的0.8%年费率计提,费用的变化主要与基金资产净值的波动有关。

托管费用

托管费方面,2024年当期发生的基金应支付托管费为384,738.52元,2023年为438,436.12元,同样有所降低。托管费按前一日基金资产净值的0.2%年费率计提。

年份基金管理费(元)基金托管费(元)
2024年1,538,953.76384,738.52
2023年1,753,744.40438,436.12

投资组合分析:股票投资占主导

资产配置情况

期末基金资产组合中,权益投资(主要为股票)占比87.24%,金额为210,346,049.79元,较上一年度有显著增长,显示基金对股票市场的较高配置倾向。固定收益投资占比1.25%,金额为3,023,284.93元,主要为国家债券。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合计占比9.59%,为23,116,806.34元。

项目金额(元)占基金总资产比例(%)
权益投资(股票)210,346,049.7987.24
固定收益投资(债券)3,023,284.931.25
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合计23,116,806.349.59
其他各项资产4,629,444.911.92

股票投资行业分布

报告期末,指数投资按行业分类,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占比较高。积极投资部分,制造业同样占据较大比例。基金通过分散投资于多个行业,降低单一行业风险,但需关注行业集中度变化对基金业绩的影响。

债券投资情况

债券投资全部为国家债券,公允价值为3,023,284.93元,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为1.26%。债券投资旨在提供一定的稳定性和收益补充,降低组合整体风险。

份额持有人结构与变动:个人投资者为主

持有人户数与结构

期末基金份额持有人户数共计5,185户,其中兴银中证1000指数增强A类有2,078户,C类有3,107户。从持有人结构来看,个人投资者占主导地位,A类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96.02%,C类占比99.34%,反映出该基金受到个人投资者的青睐。

份额级别持有人户数(户)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
兴银中证1000指数增强A2,0783.98%96.02%
兴银中证1000指数增强C3,1070.66%99.34%
合计5,1852.19%97.81%

份额变动对基金影响

基金份额的增长,尤其是C类份额的大幅增长,表明市场对该基金产品的认可度在提高。然而,大规模的申购赎回可能对基金的投资运作产生影响,如流动性管理难度增加,基金经理需调整投资组合以应对资金变动。

风险与展望

市场风险

兴银中证1000指数增强基金主要面临市场价格风险,其投资的股票资产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尽管基金通过分散投资降低风险,但如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基金净值仍可能大幅下跌。利率风险方面,虽然债券投资占比较小,但利率波动仍可能对债券价值和基金收益产生影响。

管理人展望

展望2025年,管理人认为市场将围绕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并购重组与市值管理、消费复苏与内需增长三条主线展开。基金将继续坚持多因子选股策略,密切跟踪市场变化,适时调整投资组合,以应对潜在风险,争取实现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收益。

总体而言,兴银中证1000指数增强型基金在2024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份额和净资产增长,业绩跑赢基准。然而,投资者仍需关注市场风险以及基金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适应性,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