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以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大学生活为背景,对大学生活、高校教育体制以及大学生心理活动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剖析,其中呈现的心路历程,可能正是每一个进入大学殿堂的你所经历的。
小说以幽默诙谐、生动流畅的笔触,以“师师”大学恋爱情感为主线,为大家生动展现了一幅中文系大学生的多姿多彩的友情和爱情、学习和生活的精美画卷。小说既描述了师师和中文系同学对浪漫爱情的深情向往和热切期待,也刻画了中文系同学对文学诗歌的深刻理解与无比热爱,同时也客观地提出了关于学习考试、职称评审乃至整个大学教育体制的一些反思与批评。
通过书中部分内容的摘录整理,可窥见小说中中文系同学对待学习考试、高校教育、文学诗歌和感情生活方面的诸多看法与态度。
一、关于学习与考试
1.功课对人生并无多大裨益。部分老师讲课的地方口音很难听懂,按课本条条纲纲按部就班讲,根本无生动之处。
2.很怀疑政治老师讲的那一套并非真实的世界。考试越来越变态,知识点越来越小,提议大的知识点不要搞标准答案;
3.普通话达标考试对于连普通话都说不清楚的南方人来说无异于登天。对于福建和广东人,最好一律开绿灯。
4.师师英语听力很差,对英语毫无兴趣,认为毫无智力含量,没有真正的难点;对于必须过英语四级考试才能拿毕业证的规定相当反感与抵触。
二、关于大学教育
1.曾几何时,中国大学已经停止了为人类贡献思想的生产线,虽然学术论文还一码一码摞得越来越高。中国的大学譬如海市蜃楼,外面看来是思想的发源地,进入里面,才知道是扼杀思想的地方,跟所有的国家机器一样,等级分明,层层设阻。
2.“大学是培养思想太监的地方”。大学课本总体上已比较过时,主导思想中透露出陈腐的、老一代作家所遵循的革命文学的审美,会给学生的求真务实带来副作用,对课本心存警惕。
3、对于职称评审,能力只能作为不确定因素,论文说了才算,需要发表核心期刊论文不少于四篇,一般论文若干篇,学术著作若干部。
三、关于文学与诗歌
1.书中对武侠小说的争论有大段描述。有的人认为武侠小说不入流,金庸小说是流行文化。有的人则将金庸视为文学大师。
2.东方文学简史老师虽然说一口偏四川口音的普通话,但讲课却最风趣,不禁能开阔视野,同学们也不会逃课。
3.通过将中国小说史研究一遍,得出结论:“儒学的兴盛与小说的兴盛成反比,但儒学的桎梏可称为社会小说的反动力”。
4.书中“师师”对诗歌、写诗和读诗尤其喜爱。认为“无意讨巧之作,往往能带来虚名。”对文学迷恋的真正原因是,文学是个精神避难所,可以逃避无奈,找到自尊。“写诗与手淫成为排遣忧郁的良方。”
四、关于情感生活
1.师师将自己定义为“爱情的懦夫”。心中暗恋左堤,却不敢自己表白,而是选择由好友凯子代为传达对其爱慕之情,追求女孩的胆怯心态源于自卑。
2.在回答色友“你最喜欢什么样年龄段的女人”的问题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少妇。其答案是“少妇饱满、宽容,有百分之七十像母亲百分之三十像女儿,那是一个心智与风韵的黄金交叉点”。
3.在大学时代,对情感的需求、审美需求占据了内心的主导部分,性需要被压抑在最底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