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取消大小周”撞上“员工猝死疑云”,劳动者保护如何破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20:00:00    

近日,互联网教培机构猿辅导武汉公司一名员工在办公室猝死,引发网络关注。据《杭州日报》报道,猿辅导的网课老师李某,原计划休长假,与公司沟通后想把工作提前完成。但4月22日中午前往公司上班,当晚未再回复未婚妻信息。23日上午,保洁员打扫卫生时发现李某在办公室,已经没有呼吸。

猿辅导官方回应称,该员工发生意外期间,正值武汉公司员工倒休假期,当日所在团队没有安排加班,但这并没有消除舆论争议。

这起事件与同期小红书宣布“取消大小周”同时成为网络热点。近期,部分企业试图通过制度松绑缓解内卷,另仍有不少企业以“任务过载”等方式让员工不堪重负。反差背后,是企业逐利逻辑、政策监管盲区与劳动者权益保障的三方角力。

猿辅导武汉员工猝死事件,暴露出在线教育行业“规模扩张”与“人力成本”的尖锐矛盾。有猿辅导前员工向媒体透露,自己曾承受“一人负责400学生”的超负荷工作状态,“课后要答疑,卖课过程要录音。公司随机抽查录音,并约谈你哪里做得不好。”

按老师每月为每名学生答疑1小时计算,仅答疑工作即需400小时/月,折合日均16小时(按每月25个工作日计),远超法定工时。此外,该公司还被曝日常管理异常苛刻,连员工吃饭、上厕所都需报备。

即使是刚宣布取消大小周的小红书,其背后亦有隐忧。有知情人士称逻辑上小红书员工收入可能会降低 15%-20%。因为在大小周工作模式下,员工一个月有两个小周是双倍工资,等于多拿了4天工资。

此外,如管理者以“OKR 考核”“项目冲刺”等名义要求员工在非工作时间响应需求,员工也难以拒绝。

上述案例共同揭示了一个问题:尽管“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首次被写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家企业陆续启动“反内卷”措施,如美的集团明确“六条禁令”禁止下班时间开会等形式主义加班,名创优品提出会议333原则等。但在效率最大化的逻辑下,仍有企业会采取各种方式规避监管,强制员工加班、单休。

在数字时代,企业强迫员工“996”,手段更为隐蔽且难以监管,且实现全天候、全方位的劳动控制。比如,利用办公软件实时监控员工在线状态;通过任务管理系统设置精确到分钟的KPI考核;运用大数据分析员工工作效率并自动生成排名。这些数字化管控手段既规避了传统加班监管,又通过算法管理将劳动强度精确量化,让员工无时无刻不处于高压之下。

此外,用各种手段让员工“自愿加班”。猿辅导声称“当日未安排加班”,却没有解释为何员工会在办公室猝死;也有公司不直接规定加班时间,而是通过相对排名施压,把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与加班时长隐性挂钩,或者通过末位淘汰制造持续性焦虑。劳动者被困在精心设计的制度牢笼中,表面的选择自由掩盖了实质的被迫性。

不少企业仍然在“卷”员工,有些员工似乎也在“自卷”,其原因是多样的。中国经济转型的挑战在于,部分产业和企业尚未建立核心竞争力,微薄的利润空间迫使它们持续压缩人力成本。而互联网行业长期形成的“狼性文化”“末位淘汰”机制,使得企业难以摆脱路径依赖,反映出整个产业升级的滞后性与创新乏力。

“35岁危机”背景下,某些员工为避免被淘汰,往往主动接受高强度工作。那名猝死的猿辅导员工,连官方回应也称其“加入公司的5年时间,工作上爱岗敬业,有责任感,业绩表现一贯保持优秀”。这背后,是否也是该员工为了保证业绩,而不得不拼命工作,最终在 “自愿加班”的表象下,沦为“企业效率至上”的牺牲品?

很多类似的不幸事件,本质是企业逐利逻辑与劳动者权益的冲突。小红书取消大小周等尝试虽具象征意义,但若无法打破“绩效至上”的考核体系与“内卷化”的行业竞争生态,也可能沦为“一纸空文”。

从根本上说,“反内卷”成功的标志,是中国企业整体摆脱对人力成本优势的路径依赖。这要求完成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从模仿创新转向基础创新,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的转变。

对企业而言,需认识到“过度压榨”终将反噬自身,猿辅导若因教师流失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可能失去市场份额。对政策制定者而言,需建立更具实操性的监管工具。2024 年两会期间,全国总工会提议将“离线休息权”入法。如能加快劳动者“离线休息权”等权益的法律保障落地,就能更有效避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博弈。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毕舸

责编 辛省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