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怀企怀品出海记③丨​​一片竹海的全球化旅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22:33:00    

一片竹海的全球化旅程

——湖南辰铭竹木制品有限公司的出海故事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丽红 罗单

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工业集中区湖南辰铭竹木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辰铭”)车间大楼,挂着一张一张世界地图。地图上,以中国为起点,用箭头指向日本、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十余个国家,而这便是“辰铭”产品出海的目的地。

“辰铭”是一家集竹制品生产、开发、销售及配套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外贸企业,主要生产高端竹餐饮用品,出海份额占企业产值90%以上。2024年,该司产值达500多万美元(约3600多万人民币),出口订单以30%速度逐年递增。

从五溪竹海走向世界餐桌,来自中国怀化的高端竹餐饮用品,正成为全球更多人和家庭的选择。

(湖南辰铭竹木制品有限公司出口的竹制品)

武汉到靖州:“亲情”型营商环境

优越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助推展翅翱翔的最大引擎。靖州竹海与“辰铭”的故事,得从2021年说起。

靖州作为湘西南地区竹资源主要分布区,竹林面积达1.44万公顷,其中楠竹林占总面积的98%以上,被誉为“中国楠竹之乡”。得天独厚的纬度、气候、土壤等条件,造就了靖州楠竹在纤维密度、强度、韧性等方面显著突出的优良品质。同时,与靖州相邻的会同县、通道侗族自治县等周边100公里范围内有竹林21.2万公顷,为发展提供了充裕的资源保障。

2021年之前,“辰铭”总部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靖州因其质优物美的竹木资源,该县田铺心村便在20年前成为了该司的初加工生产基地。

彼时,怀化大力打造“5+10”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一条生机勃勃的“生物基产业链”强势崛起。在此前提下,市、县两级主要领导干部多次前往“辰铭”招商引资,表示将充分发挥县域竹木资源、怀化国际陆港等禀赋优势,给予土地、资金等政策优惠,助力企业更好发展。“辰铭”董事长汤健回忆道:“市、县两级领导干部多次来武汉诚邀,让我看到了怀化亲商、重商、爱商、护商的城市底色。”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2021年,汤健将公司全部转移至靖州,湖南辰铭竹木制品有限公司应运而生。谈及4年的发展历程,汤健用“言行如一”形容市、县两级政府部门。他说,在企业发展征途上,只要出现难题,市县两级便会想方设法纾困解难。汤健举例道:“企业成立初期,因其是县内首家出口型企业,出口退税流程尚未完善。在此情况下,市县两级积极沟通协调各职能部门,仅用2个多月便建立了完善的出口退税机制。同时在用地、用工、金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帮助参加广交会、湘商大会等各类重磅会议,为企业实实在在争取到了更多销售与合作机会。”

政企架起“连心桥”,企业发展加速跑。问及企业出海过程中的困难,汤健告诉记者:“基本都能解决,没出现什么大难题。”自2021年以来,“辰铭”的业务量年增长率达30%以上,逐步在世界竹制品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湖南辰铭竹木制品有限公司车间内,生产线正加紧生产。)

带富一方:竹林间的乡村振兴

一家企业发展壮大,带来的往往不止是利润和税收,更是具体的民生冷暖。

在“辰铭”总部,渠阳镇金鑫村、甘棠镇乐群村、文溪乡下宝村等不同地点的车间工作情景在监控视频中交叉显示。汤健告诉记者,自该司在靖州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企业+村集体+农户”的新合作模式,分别在县内的春阳村、元贞村等6个村中流转竹林种植基地467余公顷,同步在十里村、双合村等9个村设立生产前移车间,带动当地群众就业1500人,人均增收6000元,累计为村集体经济创收30万元以上。

今年对靖州十里村村民黄艳琳来说,又是一年好光景。实现家门口就业的她,不仅能按时上下班照顾小孩,每月4000元工资也能让她在小县城中衣食无忧。她笑着告诉记者:“公司帮我们交了社保,工资待遇也很不错,感觉日子非常幸福。”

同黄艳琳一般,更多劳动者同样用“稳稳的就业”收获了“稳稳的幸福”。在该司工作了6年的罗小文与爱人举家搬迁至靖州,他说:“我是邵阳人,以前和爱人在广西柳州工作,靖州政策好,企业待遇也好,所以我们在靖州买了房,现在日子越过越好。”

“严谨、求实、创新。”这是“辰铭”的经营理念,也是汤健长期以来坚持的责任担当。他说:“善待员工就是善待顾客,我们希望创建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环境。”

工人正对消毒杀菌的竹筷进行清理 (以上照片均由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丽红 摄)

跨山越海:五溪竹木与各国客户一起向未来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作为外贸企业,汤健却信心十足,他说:“我的底气来自于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竹制品文化,以及当前‘以竹代塑’的时代趋势。”

竹制品在华夏历史中的使用历程源远流长。距今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器上依稀可辨认出“竹”字符号,说明在此之前,竹子已为人类研究和利用。在光辉灿烂的历史长河中,竹制品既是华夏餐桌文明的见证者,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承载者。在汤健看来,国际竹藤组织作为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国际组织,足以证明中国竹文化在世界市场中的重要地位。

从竹子到竹餐饮制品,一双看似简单的一次性竹筷,却需要经过采伐、破蔑、消毒等数十道工序。汤健向记者介绍,该司目前共有竹筷、竹碗、竹扇等上百种产品。

提及竹制品出海面临的难题,汤健自信表示,竹制品的卫生问题向来是消费者和进口国的关注重点,该司所生产的竹利久、笹叶、竹串、碳化竹天削等竹制品产品均严格执行各国采购标准,符合国际要求。

长期以来,“辰铭”始终坚持“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的经营理念,深受国内外用户信赖。随着怀化国际陆港的开通,“辰铭”送至海外客户的产品品质也有了质的飞跃。汤健告诉记者,以前出口货物需由货车托运至钦州港,再通过钦州港工人装车发货,因装车货物不由公司装卸,时常导致货物出现损坏等问题。如今,依托怀化国际陆港铁海联运线路,公司在厂房门口便能直接将货物装载进集装箱,出口产品再未发生损毁等问题,同时运输成本也相对降低,年发货量约400余个货柜。

今年一季度,该司已完成营收额140多万美元(约1000多万人民币),订单量已排至今年6月。目前,“辰铭”正与日本头部企业洽谈沟通,一旦达成合作,该司生产的竹筷将进入日本711、罗森等便利店,届时,订单量将成倍增长。

从湘西山坳到世界餐桌,“辰铭”正以更加轻盈的姿态,向世界表达“怀企怀品”可持续发展的智慧担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