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昆明已创建80个省级振兴村、180个美丽乡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08:16:00    

昆明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坚持“环境之上有生态,生态之上有旅游”的理念,着力把资源利用好、环境保护好、乡村建设好,打造“始于山水,归于烟火”新场景,目前已构建起城乡设施互联、服务均等、要素互动、产业协同的新格局,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云南”等新业态加力提供“昆明经验”。

有序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要想富,先修路。近年来,昆明持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打造乡村绿美公路2900余公里,乡镇、建制村通硬化路率达100%,自然村通村公路通畅率达89%,不仅让城乡之间的交通更加便捷,更搭建起了一条条产业发展路、群众致富路。目前,昆明建制村通客车、通邮率达100%,村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98.63%、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8.09%;建立农村人居环境党员积分、评分细则等制度,支持群众事情群众办,人居环境提升走在全省前列。目前,昆明已成功创建80个省级“千万工程”振兴村、58个省级绿美村乡(镇)、180个美丽乡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有序推进。

在服务均等方面,昆明建立“名校+弱校、公办+民办”的城乡教育协同发展模式,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农村地区初中升学率稳步提升;在全省率先推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城乡保障“均等化”,参保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为城乡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全市143个涉农乡镇实现金融特派员“一镇一员”,让基础服务不出村、综合服务不出镇,金融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乡村的每个角落。

全国首创整村“一码支付”

在激发城乡活力方面,昆明在全国率先开展“乡村CEO”创新实践,引进职业经理人经营村庄,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居全省第一。在全国首创整村“一码支付”机制,村内业态收益按比例(2%)提留集体经济,推动乡村公共资源转化为共同经济利益;顺利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3个国家试点,“三权分置”释放资源活力;在全国首次开展构建农村集体“三资”科学监管体系试点,确保集体资产资源依法开发利用,为乡村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为推动城乡经济共同繁荣,昆明还构建了城市精深加工与农村生产原料的产业发展体系,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超过1500亿元,实现城乡产业的优势互补;推进农业创业示范村和农业创业示范园区建设,共富车间、共富集市、幸福里电商直播基地等新兴产业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带动群众增收30%以上;“家门口”就业服务站覆盖所有乡镇,城乡产业吸纳就业21.04万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加收入。(昆明日报 记者黄英华 首席记者廖兴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