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的云南普洱,咖啡豆早已经采摘结束,在红土沃野上,飘浮着淡淡的咖啡花香味。这里是中国咖啡种植黄金地带,也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咖啡主产区。云南小粒咖啡以其独特的风味,成为雀巢、星巴克、瑞幸等咖啡企业所钟情的原料来源。

随着中国的咖啡文化日趋成熟,咖啡早已超越功能属性,不再只是单纯具有提神功能的饮料,而是变成了现代化生活方式的一环。作为将咖啡文化引入中国的先行者雀巢来说,随着消费场景、习惯、人群、渠道的不断变化,作为集团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更多创新的要求。日前,在发布了全品类新品之际,雀巢大中华区高级副总裁、咖啡业务负责人姜海英接受了羊城晚报在内的专访,详细陈述了今年的创新业务和布局。
持续推动在华业务加速增长
2024年10月,雀巢集团宣布组织架构调整,将2022年单独组建的大中华大区(GCR)重新并入亚洲、大洋洲和非洲区(AOA)。虽然组织业务架构有调整,但雀巢在咖啡业务的战略不会发生变化。“一是因为中国的咖啡行业潜力巨大,雀巢咖啡来到中国已经37年的时间,伴随了中国咖啡行业的发展和崛起。但事实上,整个咖啡品类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还是非常低的,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对中国市场的承诺和投入是长期不变的。”她表示,其次,我们会积极响应和贯彻集团的“良性循环”战略,将资源集中在最强劲的增长驱动因素上:扩大现有的制胜平台和品牌,加速打造紧抓新兴消费趋势的新增长引擎,推动咖啡业务在华的加速增长。
数据显示,超过65%的消费者将咖啡视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小确幸”,这种情感联结推动着咖啡消费向品质化、个性化方向深度发展。洞察到当前咖啡市场消费者需求的升级——“健康刚需化、风味多元化、场景碎片化”成为咖啡消费市场的新风向,雀巢咖啡积极回应本土消费市场的变化,同时从品牌价值以及产品创新的角度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创新”这个词,在一小时的访谈中,被提及了29次。
聚焦致胜品牌,创新应对趋势
在具体执行策略上,姜海英表示,雀巢会贯彻和执行良性循环策略,也就是在核心的增长区域内会加大聚焦,“我们在市场上做得非常好的,叫致胜性品牌,会持续聚焦扩大和增强。同时针对中国消费者市场和中国咖啡行业变化最新的趋势,进行少而精的创新,来打造新的未来的增长极”。

在中国市场上,食品饮料行业在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有了更深度的演化,同时产生了更严峻的竞争环境。“这说明中国已经成为食品饮料消费的大国,而且自雀巢进入中国市场的30多年来也涌现出非常多优秀的品牌和企业。我们认为竞争本身不是一件坏事,它是挑战,更是机遇。”姜海英表示,随着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性,品牌应当思考怎么样能够和消费者创造更好的价值共赢。这包括雀巢需要与时俱进,把我们在全球的技术优势、研发优势、可持续发展优势、品牌优势在中国市场上更有力地发挥出来,更大程度地去拥抱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让我们的创新,不管是产品创新还是商业创新更加贴近中国的消费者和市场需求”。

健康、风味、场景、渠道均有变化
在创新上,会有哪些具体表现呢?姜海英认为,健康的刚需化,风味和口味的多元化,场景的多样化,还有渠道多元化,是雀巢需要应对的课题。“本土化创新将会提高我们的竞争力,让我们不仅仅只是依赖过去的优势,而是更加与时俱进”。
在细分到产品上,细分品类的增长趋势也非常明显,这包括使用场景中的即饮咖啡、咖啡液,和健康相关的黑咖啡,“这个行业是往这个方向在发展,我们要积极把握住这样的趋势,同时做好战略布局,让我们的产品结构、产品创新都能够支持增长的潜力”。在采访当天,雀巢发布的新品中,不仅有各种风味的超浓缩咖啡液等全新产品矩阵,还有无糖0脂等与健康相关的产品,以及包含了多款消费者居家、出行、工作、户外等场景下的饮用需求产品。
那么,在中国本土的诸多动作,雀巢中国如何平衡本土化创新和全球产品的一致性呢?对此姜海英表示,创新不是盲目做大量,雀巢对中国本土性创新的非常重视,将更多资源和精力投入到那些有市场潜力的品类、品牌和SKU上,打造策略性新品。
文|记者 程行欢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