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3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云龙 通讯员 石凌)清明假期,春意盎然,正是踏青、祭扫的好时节。但此时气温多变、动物蚊虫活跃,易引发动物致伤、虫媒传染病等。4月3日下午,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长沙市卫生综合监督执法局)发布相关提醒:防范狂犬病、蛇咬伤,防止花粉过敏,注意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注意饮食安全。
远离动物抓咬,防范狂犬病
市民在野外踏青游玩时,可能会接触流浪犬猫、野生动物。要避免逗弄、投喂陌生动物,尤其警惕行为异常(如无端攻击、流涎、抽搐)的动物。携带儿童时需特别注意,教育其不要主动靠近动物。
一旦被动物抓伤咬伤,要立即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冲洗消毒:若被动物咬伤或抓伤,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再用碘伏消毒伤口。
接种疫苗和(或)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伤口清洗消毒后,尽快到就近的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就诊,即使伤口微小或动物看似健康,也需就医评估,切勿心存侥幸!根据医嘱接种狂犬疫苗,必要时注射免疫球蛋白。
避免蜱虫叮咬,注意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清明时节,也是蜱虫活跃的季节。蜱虫是一种常见的吸血寄生虫,可传播多种疾病(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莱姆病、森林脑炎等),草丛、灌木丛、树林等都是蜱虫活跃区域。
外出踏青、祭扫如何预防蜱虫?穿浅色长袖衣裤,扎紧裤脚、袖口,避免在草丛中长时间坐卧。喷洒含避蚊胺(DEET)的驱虫剂。活动后检查全身,尤其是腋下、耳后、腹股沟、头皮等隐蔽部位。如果发现蜱虫叮咬,应立即前往医院处置,切忌强行硬拔或旋转拔出蜱虫。
如果被蜱虫叮咬,出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其典型症状包括:发热(>38℃)、乏力、肌肉酸痛,可能伴随恶心、牙龈出血,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严重者可致器官衰竭。因此,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告知医生户外活动史,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若被蛇咬伤,谨慎应对、避免错误处理
清明时节,气温回升,蛇类结束冬眠,频繁出没。而草丛、山石堆、溪边等都是蛇类栖息地。因此,市民踏青、祭扫时,建议穿高帮鞋、厚长裤,避免赤脚或穿凉鞋进入茂密草丛。用木棍探路驱赶蛇类,一旦遇到蛇要冷静,保持1米以上距离,缓慢退后。
如果被蛇咬伤,要保持镇静,慌乱会加速毒素扩散,尽量记住蛇的外形特征(如头形、花纹)。
避免奔跑。如果胳膊被咬伤,应注意放低伤肢,以避免蛇毒迅速扩散。
立即包扎,可用指宽的绷带(紧急状况下毛巾、围巾、藤条、茅草等均可)扎在伤口上方的近心端,注意每15分钟至20分钟松开1至2分钟。
扎好后,尽快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伤口,之后可用小刀将咬伤处做十字形切口,用火罐、吸奶器或各种塑料瓶洗净后在伤口处进行持续负压吸引排毒。
不建议用口直接吮吸伤口,尤其是在口腔黏膜有破损的情况下。
一旦被毒蛇咬伤,抗蛇毒血清是唯一特效药,建议先电话咨询长沙市三级甲等公立医院,确认有银环蛇、五步蛇、蝮蛇抗蛇毒血清供应,再前往该院就医,以免延误救治。必要时紧急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平卧转运。
防花粉过敏,注意饮食安全
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长沙市卫生综合监督执法局)提醒市民,清明时节还要注意以下健康问题:
防花粉过敏。过敏体质者,建议佩戴口罩,备好抗组胺药物。
防寒保暖。清明时节多阴雨,及时增减衣物,避免感冒。
注意饮食安全。到野外踏青、祭扫,不要采摘、食用不明野果、菌类,携带的食物要注意保鲜。
假期出行。建议结伴而行,携带急救包(含消毒用品、止血带、镊子等)。提前了解目的地医疗资源分布,保存紧急救援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