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清明节传统美食大盘点,你吃过几种?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09:04:00    

清明节,除了扫墓祭祖,最让人期待的莫过于那一桌桌充满春日气息的美食啦!从北到南,各地的清明美食就像一场舌尖上的狂欢,每一口都藏着春天的秘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打开这份清明美食地图,看看你的家乡味上榜了吗?

北方篇

子推馍:山西的面食艺术

在山西,子推馍是清明节不可或缺的传统美食。它不仅是用来祭祖的供品,更是民间艺术的体现。子推馍造型独特,通常会捏成各种人物、动物的形状,栩栩如生。制作子推馍需要精湛的手艺和丰富的想象力,每个馍都蕴含着制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枣糕:北方的甜蜜回忆

在北方,尤其是北京、河北等地,清明时节人们常常会吃枣糕。枣糕还有个名字叫“子推饼”,相传这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忠臣介子推。制作枣糕时,人们用酵糟发面,夹上红枣蒸熟。蒸好的枣糕色泽金黄,上面点缀着一颗颗饱满的红枣,诱人得很。

馓子:香脆的诱惑

馓子全国都有,但甘肃、陕西地区,流行清明吃它。当地昼夜温差大,小麦灌浆周期长,面粉筋力高,炸出的馓子格外酥脆。馓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油炸食品,春秋战国时期,寒食节禁火时吃的“寒具”就是馓子。馓子分为北方和南方两种,北方馓子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多以米面为主料。做好的馓子色泽黄亮,一层一层叠放起来,好看又好吃!

大葱和鸡蛋饼: 山东的清明滋味

山东人清明节吃大葱和鸡蛋饼,寓意聪明伶俐。两种在齐鲁大地最普通不过的食物,经由清明的无形之手一整合,就成了独到美味。大葱里代表香气的脂溶性物质,在油花满满的鸡蛋饼里肆意袅娜,构筑出山东的清明滋味。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北方大部分清明的饮食,都是冷吃的——不管馓子,还是枣糕。这也许来自古代黄河流域干燥,春季禁火的传统。虽然寒食节和清明节本是两个不同的节日,但因为“食”这个字,故人和当下就此有了交集。

江南篇

青团:江南的春天味道

青团绝对是江南地区清明节美食界的“顶流”。那油绿如玉的外皮,光是看着就仿佛把整个春天装进了盘子里。青团之称大约始于唐代,每逢清明几乎都要蒸青团,古时主要用作祭祀,如今已成为大家春游踏青时爱不释手的美味小吃。

白居易有诗:“寒食枣团店,春低杨柳枝。”描述的就是乡野小店,在寒食清明前后,柳树抽芽的时节,出售枣泥馅儿糕团的场景。这也许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对清明团的记载。如今的青团口味越来越丰富,榴莲、咸蛋黄肉松等新口味层出不穷,满足了不同人的味蕾需求。

艾饺:浙江人的翡翠元宝

艾饺是浙江省传统节令小吃之一。属于浙江清明节民俗,清明食艾饺,能驱邪禳毒。此饺用鲜嫩艾叶和米粉和匀作皮,包入白糖芝麻屑馅,捏成海燕状饺子,蒸制而成。其色泽翠绿,味道清香而略带苦味,食之别有风味。

薄饼:包罗万象的美味

薄饼起源于厦门市同安区,所以在福建泉州、厦门等地,清明吃薄饼可是一项重要的食俗。薄饼也叫“润饼菜”,食用时,用薄如蝉翼的熟面皮(润饼皮)把胡萝卜丝、高丽菜丝、香菜、绿豆芽、香菇等食材制成的馅料包卷成枕头状,然后根据个人嗜好蘸各种酱料。各种食材的味道在嘴里碰撞融合,简直不要太好吃!

暖菇包:田野的馈赠

在福建三明建宁,清明时节,最让人垂涎三尺的莫过于暖菇包。当地人制作暖菇包来敬土地神,祈求五谷丰登。暖菇,学名鼠曲草,又叫佛耳草。暖菇包的馅心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咸的,通常是由腊肉、鲜笋、香菇、木耳、豆腐等混炒组成;另一种是甜馅,主要原料是红米豆、红糖。暖菇包带着淡淡的青草香气,口感软糯,咬下去,田野气息十足!

除此之外,清明的长江流域,还有人吃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饭”,传说可以终年不长疥疮;吃泥鳅煮面,传说可以固精壮阳;吃加了酥海苔、油煎蛋丝和辣酱的薄饼,传说可以六畜兴旺……传说当然只是传说,但各式各样的食物,好吃是真的。

岭南篇

艾粄:客家人的养生小食

客家人把米制品称为“粄”(bǎn),它和潮汕人所谓的“粿”是同一种东西,但“粄”出现频率最高的无疑还是清明节。

艾粄是广东客家地区清明时节特有的应节小吃,有句老话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的形状大多是圆圆的,非常可爱。咬下去,软糯中带着艾草的独特苦味,细细品味又能感受到一丝回甘,且艾草本身就有一定的药用保健功能,美味又养生!

朴籽粿:潮汕人的记忆

每到清明,潮汕地区家家户户都会制作朴籽粿,用朴籽树叶和果实一起捣烂,加大米舂成粉末,略微发酵后加糖,最后再用陶模型蒸或梅花模型蒸熟而成。

这小小的粿品,充满了浓浓的春日氛围,也承载着潮汕人对家乡、对传统的深深眷恋。朴籽粿一般有梅花型和桃型两种,蒸熟后个个咧开嘴,像是在迎接春天,颜色呈草绿色,看着十分清新。咬上一口,味道甘甜,据说它还有解积热、除疾病的功效。

五色糯米饭:广西的特色美食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或清明节时节,广西各族人民普遍制作五色糯米饭。壮家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

同一种糯米,分别用红蓝草、黄花、枫叶、黄栀子、黄姜等天然色素染色而成,搭配各种鱼类肉类,预示五谷丰登年年有余。

乌稔饭:畲族的特色美食

乌稔饭是畲族人民在长期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特色食物。每年春季,当地村民就会上山,采集乌稔树,将乌稔叶和糯米一起炊煮,其色泽黑亮,味美香糯,带着天然清香,不仅美味,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畲族阿婆说,“吃了乌稔饭,蚊虫不近身”。具有开脾、健胃、驱湿的膳疗作用,是男女老幼四季皆宜的绿色食品。

饭珍:海南人的隐藏菜单

海南人也与之类似,清明节的“饭珍”,也是糯米唱主角。用肉汤、鸡汤煮的饭被捏成一个个漂亮的饭团,吃的时候蘸花生油,再夹一块五花肉,油香、米香和肉香混合,无比美味。

据说东南亚华人发明的海南鸡饭,就是海南清明节“饭珍”的一种延续和改良。从这个角度出发,闻名世界的海南鸡饭,也源自中国人的清明美食。

在岭南人清明的食谱里,米,占到了绝对的主角。所有的滋味,最终都要在稻米的平台上呈现。

西南地区篇

清明粑:贵州的山野记忆

清明粑,是西南地区主要是贵州在清明节所食用的传统小吃,四川地区又称清明菜粑粑,清明粑的制作历史已有100余年。皮为糯面加上一种叫清明菜的野菜,馅是由野葱、榨菜和腊肉丁等混在一起炒熟而成,上笼屉蒸熟以后即可食用。

欢喜团:四川的甜蜜小吃

四川成都一带有一种特别的清明美食叫欢喜团。它是用炒米作团,外形看上去就像芝麻球,用线穿起来,大小不一,还会染上各种颜色,看着就十分喜庆。欢喜团吃起来香甜酥脆,咬下去“咯嘣”一声,甜蜜的味道立马在嘴里散开,会给人带来满满的快乐!

你最爱哪一道清明美食呢?

你的家乡还有哪些特色小吃呢?

快来评论区分享

晒出你的“清明餐桌”!

图文综合自吃货研究所、蜀妈培训、吃喝推荐、视觉中国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