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报新闻记者 周凌峰 报道
2025年3月,北京屹唐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屹唐股份”)终于走完长达3年零7个月的科创板IPO“马拉松”,成为A股史上从过会到注册耗时最长的科技企业之一。
作为国内少数能在细分领域与国际巨头抗衡的企业,屹唐股份的上市不仅承载着国产替代的期待,也暴露出其盈利模式与财务结构的潜在风险。在监管层对其技术自主性、客户集中度及财务健康度的持续追问下,屹唐股份的“闯关路”折射出国产半导体设备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的深层矛盾。






大客户高度集中与本土化拓展困局
作为全球第二大干法去胶设备供应商,屹唐股份的客户名单涵盖台积电、三星、英特尔等全球前十大芯片制造商。
然而招股书披露的隐忧不容忽视: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名客户合计贡献60%-71%的营收。其中,2018年至2023年期间,客户A的订单占比分别为30.9%、16.83%、25.26%、28.06%、18.2%、21.18%。从客户贡献业绩占比来看,客户A连续多年稳居榜首且占比居于20%至30%之间,高度集中的客户结构导致公司业绩对单一客户需求波动极为敏感。

上图报告期指“2018-2020年报告期”(来源:2021年9月版招股书)
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核心利润长期依赖境外子公司MTI(MicroTechnology Inc.)。据屹唐股份2021年9月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在2018年-2020年报告期内,MTI作为公司核心境外子公司,其合并报表净利润分别为6762.55万元、6377.30万元和6623.83万元,而同期屹唐股份合并报表净利润分别为2395.83万元、-8813.98万元和2476.16万元。
新客户拓展方面,公司近三年新增装机量中仅15%来自本土客户,中芯国际等国产厂商的采购占比不足10%,国产化替代进程缓慢的问题亟待解决。

研发投入与市场产出的 “剪刀差”
尽管屹唐股份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已连续三年保持在10%至15%左右,2024年更是高达16.44%,但其技术转化效率与国际巨头仍存在差距。
在快速热处理领域,公司以13.05%的市占率居全球第二,但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一家独揽69.66%的份额;干法刻蚀设备市占率仅0.21%,与泛林半导体、东京电子合计84%的垄断地位悬殊。

这一差距在先进制程上尤为明显:公司5纳米以下刻蚀设备尚处验证阶段,而泛林半导体的等离子刻蚀机已全面覆盖3纳米工艺。不过,其毫秒级退火技术成功打入台积电供应链,显示出细分领域的突破潜力。从已披露的数据来看,2024年研发费用的投入增大,或与公司重点攻关下一代制程设备有关,或预示技术追赶加速。


账期压力与应收账款风险
屹唐股份的财务压力同样不容小觑。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应收账款3.45亿元。其中应收账款周转率在2024年上半年飙升至近10%。不仅如此,应收账款前五大客户合计占比高达55.8%。公司解释称,符合行业特性,且上述客户整体经营、财务状况良好,回收风险较低。

但记者却发现,公司在招股书的信用减值损失(主要为应收账款坏账损失)一栏的数据却呈现以年度为单位的逐年上涨态势。虽2024年1月-6月暂且为正数,但最终因坏账导致的损失金额是上涨还是下跌仍要以年报为准。
估值与未来挑战:技术自主化的 “惊险一跃”
本次上市前市场给予该公司200亿元的估值,对应2024年预测净利润的36-42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记者注意到,支撑这一估值的,是其在细分领域的技术稀缺性与国产替代预期。但这背后,其风险也不容忽视。在技术自主化方面,尽管将MTI技术转移至北京研发中心,但境外研发团队与国内团队的协同效率存疑,核心技术是否真正实现自主可控仍待验证。

回归公司产品方面,产品线的单一性或成为“掣肘”的关键。据招股书显示,该公司干法去胶与热处理设备销售收入占比较大,尤其是干法去胶设备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2.12%至10.80亿元。从抗周期能力方面来看,这样的产品占比弱于全产品线布局的国际巨头。

政府补贴依赖的潜在风险
屹唐股份招股书中的一个财务细节引发市场对该公司盈利模型的忧心。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其收到政府补助的金额均超过了当期净利润。尽管2024年公司通过技术整合实现MTI扭亏,但政府补贴占比仍维持在15%-20%区间。值得关注的是,其主要补贴来源于北京亦庄的产业扶持政策,如2023年获得的研发机构专项奖励及设备采购补贴,这类补贴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记者注意到,这种高度依赖政府补贴存在双重风险。其一,随着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二期投资方向转向材料与零部件领域,设备端补贴强度可能减弱。其二,若未来政府补贴退坡,而公司尚未实现技术转化的规模化盈利,其利润表将面临更大压力。
尤其需要警惕的是,2024年1月-6月MTI净利润为-9379.40万元,若未来亏损状态无法扭转且叠加政府补贴减少的情况下,或致使公司整体盈利水平出现大幅波动。
破局之路:平衡短期弹性与长期挑战
屹唐股份的上市为国产半导体设备行业注入强心剂,但其成功更多源于资本运作与细分领域突破,系统性竞争力的全面超越仍需时日。
当前,技术自主化、供应链本土化及产品线拓展仍需寻找平衡点。对投资者而言,短期业绩弹性与长期国产替代空间仍是焦点,但高估值与潜在风险亦需审慎考量。在半导体设备这条赛道上,屹唐股份的“芯”征程或许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