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骑着三轮车去卖自家种的菜,中午在口岸边民互市场用空车运进口货物,一天下来能挣300多块钱。”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打洛镇曼厂村的菜地里,边民玉应叫将刚采摘的新鲜蔬菜码上三轮车,一小时后,这些带着露珠的新鲜蔬菜将通过边民互市农产品出口“绿色通道”直达境外市场。
在打洛口岸边民互市场,三轮车忙碌穿梭的场景已成为新常态,当地边民发挥三轮车灵活机动、运营成本低的优势,利用三轮车“双向载货”,将自产农产品通过边民互市销往境外,返程时利用空车接驳进口商品,形成“出口创收+进口增收”双循环。

昆明海关所属打洛海关针对边境贸易特色和边民需求,创新推出“三轮车阳光互市”通关模式,科学规划行驶通道,设立专属查验区,实行“即到即查、合格即放”,在安全规范的基础上快速验放互市货物,并在现场配备通关服务引导员,指导边民进行线上自助申报,为边民提供全方位、全流程通关服务。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打洛口岸边民互市三轮车通关量突破7800辆次,带动边民增收94.5万元,创造就业岗位105个,“三轮经济”边境贸易规模持续增长。据测算,全年有望为勐海县边民创收378万元,较传统模式增长近4倍。
“三轮车虽小,承载的却是兴边富民的大文章。”打洛海关关长杨宏表示,打洛海关将持续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深化“互联网+边民互市”改革,推出更多更高效便利的监管举措,助力沿边经济发展,进一步提升边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兴边富民、稳边固边贡献海关力量。
云南网记者 杨之辉 摄影 郑传佳 胡漫棋